此家非“吾家”

  
            天嬰  
  我自己很難“閉嘴”,因為我最愛發言,最愛總結,最愛給別人建議,最愛輔導別人。

從1992年開始,牧師鼓勵我們開放家庭,服事團契的弟兄姐妹,到今天在教會學習小組的服事有十多年了。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真是哭過,失望過,傷痛過;想過放棄,也想過離開。但是,更多的是歡笑,是愛,是鼓勵,是造就,是更新。

團契可能是教會最有魅力的聚集之處,因為團契給人有家的感覺,有家的溫馨,有家的接納,有家的支援。作為一名在學習團契帶領的同工,我最大的体會是,此家非“吾家”,絕不可“我說了算”。

一、誰說了算?

作為帶領團契的同工,被人稱為“團長”也好,被人稱為“組長”也好,“誰說了算”,是第一個挑戰。作團長久了,不知不覺就會有“我的團契”的想法。“我的團契”當然就要按我的意思行,按我的方式活動,按我的方式查經,甚至會發展到按我的方式解經。特別是在討論中,當意見不同無法統一時,當有人提議“讓團長總結發言”,那種“權威”就更顯露出來了。

潘霍華在他所著的《團契生活》說:“信徒團契是透過耶穌基督,也是在耶穌基督裡面的一種甜美和諧的生活”(註1)。由此我們看到,我們成為團契是因為主耶穌。因為主的名我們聚集在一起,不是因為團長或組長的個人魅力,而是因為“基督為我們彼此行了大事,這是我們團契成為可能的唯一基礎。”(註2)

以我個人的經歷,無論我們團契的名字多麼屬靈,活動內容多麼屬靈,每當我要說了算的時候,我就會發覺自己很累,因為我的注意力不在“在耶穌基督裡”,而在我的計劃能不能實現,我的夢想有沒有成真,我的目標有沒有達到。我是在主持節目,不是信徒在主裡的相交。

二、誰看了算?

團契裡有些弟兄姐妹,讓人覺得很“格格不入”,“很不屬靈”,“那個人,他永遠有問題”,“他永遠有不同意見”,“他永遠要標新立異”。作為團契帶領的同工該如何對待這些人眼中的“異類”呢?我試過要“一棍子打懵”,結果卻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信徒唯獨透過耶穌基督才能到別的信徒那裡。其實,人與人之間滿了紛爭不和。提到耶穌基督,保羅說‘他是我們的和睦’(《弗》2:14),因為在祂裡面,支離破碎的舊人,才能合而為一。”(註3)只有在耶穌基督裡才有接納,才能彼此相連。

神把我們放在團契中,讓我們學習透過耶穌去接納和欣賞,透過耶穌,在恩典中,學習安慰破碎的心靈。在接納中,我們体會上帝饒恕的愛,學習看到主耶穌在我們眾人身上的心意是何等的美善。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Prayer”的作者James Houston博士,當他遇到一個人,當聖靈感動他為那個人禱告時,他會在主面前默禱:“主啊,幫助我,看到這個人在你的眼中,是一個獨特的人,你為他死,你愛他,你希望他與你同享永生裡的友誼。沒有聖靈的引導,我無法使我們的相交有意義,但是主啊,在你面前,祈求你幫助我,使我友善地騰出空間接納別人的不同”(註4)。

團契不是人間天堂,每個人帶著過去,帶著創傷,帶著破碎,帶著不同,帶著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願望來到這裡。只有透過耶穌的眼睛,透過恩典的光輝,我們才能在每個人身上看到上帝的榮美。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用我們的愛來規範、強迫和指使他人。只有這種的團契才是弟兄姐妹的聯合。

三、誰能不說?

作為帶領團契的同工,可能沒有什麼比“勒住舌頭”更具有挑戰性。我們習慣了講,講,講,習慣了“好為人師”。比如我自己,“閉嘴”就很困難,因為我最愛發言,最愛總結,最愛給別人建議,最愛輔導別人。這麼多年來,因自己無法“勒住舌頭”,傷害過許多的弟兄姐妹,也對團契的和睦造成過傷害。若不是主的憐憫,到現在也不會有意識地學習“閉嘴”。

“人一旦体會到上帝的憐憫,從此只會渴望服事他人。法官的寶座對他再沒有吸引力;反之,他願意下到卑微可憐的人當中,因為上帝正是在那裡找到他的。”(註5)

勒不住舌頭,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就沒有耐心和興趣聆聽別人,也看不到上帝在他人身上的工作,更無法從法官的寶座上下來,去服事他人。我經常想到在最後的晚餐,主耶穌身体力行為門徒洗腳。主明知道逼迫來時門徒會否認他,會四處逃散,但他沒有用最後的機會批評門徒,而是用最後的機會服事門徒,擔當門徒的軟弱,為門徒背十字架。

所以,要學習擔當重擔,而不是凡事指點江山。求主幫助我們“勒住舌頭”,不講論斷人的話,傷害人的話,不造就人的話。

四、誰是聖人?

作為帶領團契的同工,坦誠非常重要。要敢于在弟兄姐妹面前暴露自己,不要處處維護自己“屬靈”的面子。要敢于分享自己的軟弱,自己的失敗,敢于請弟兄姐妹為自己代禱。

有一段時間,團契代禱時,我總是說自己“沒事兒”,“一切都好”。其實,不是沒事兒,而是怕別人笑話:“她怎麼也會有這種初信的人才有的問題?”

團契是用主的話彼此餵養,用主的話彼此安慰,用主的話彼此造就的地方。所以,帶領的同工不要有作“聖人”的壓力,當我們軟弱、靈性低落的時候,我們要樂于接受弟兄姐妹的鼓勵和安慰,讓弟兄姐妹用禱告托住我們。

有一年的元旦,我和我先生同時患重感冒。兩個人倒在床上,外面的商店不開門,自己也沒力氣做飯。一位打電話來祝我們新年快樂的姐妹,發現我們病了,就在家裡煮了粥送來,還帶來了大桶的果汁,足夠我們喝兩天的。直到今天,我還清晰地記得那個感受:有弟兄姐妹真好!從那時起,我們就開始學習接受弟兄姐妹的服事和關愛。

五、誰是全能?

在團契小組事奉久了,不自覺地會要求自己“十項全能”:要求自己會帶查經,會帶唱詩,會帶禱告,會帶分享,還要會準備茶點,等等。好像來參加的弟兄姐妹,只是來“吃大戶”的。帶領團契的同工,一定要學習帶領大家一起事奉,要學習發現弟兄姐妹的恩賜,幫助弟兄姐妹發掘和培養他們的恩賜,為主所用。

記得多年前我先生第一次帶查經的時候,埋頭準備了兩個星期,到帶領查經的那天還是“邏輯混亂”。但是,當時帶領團契的弟兄,不但在團契活動前輔導他,在活動中補充他的不足,之後,又鼓勵他,給他更多的機會在團契裡鍛練。如果不是那位弟兄的鼓勵和幫助,我們今天可能就不會在團契帶領事奉了。

所以,帶領團契的同工要有國度的眼光,要給每一位弟兄姐妹創造參與事奉機會。因為“一個團契若容許有無用的肢体,這個團契就會毀滅”(註6)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團契是家,但不是“吾家”。我們的結合是因著主。唯有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才可以到弟兄的面前,我們在主裡才可能有團契。□

1. 潘霍華,Life Together(中譯本《團契生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4。p. 5。

2. 同上,p. 10。

3. 同上,p. 8。

4. James Houston,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Prayer, Deepening Your Friendship With God", NAV Press, 1996, p. 70.

5. 潘霍華,Life Together(中譯本《團契生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4。p. 83。

6.同上,p. 83。□

作者來自西安,現住加拿大多倫多。□


Prev. Next